儲物害蟲和濕度的關系
儲藏物昆蟲在其生活中對濕度的要求與對溫度的要求一樣,有適生濕度、最適濕度、不活動濕度和致死濕度。當儲藏物昆蟲體內的水分高或失去水分能夠及時補充時,在高溫下蟲體需要低濕,若水分雖高,但失去的水分不能及時補充時,則即使在高溫下仍需較高的濕度。在一般情況下,低溫時通常都是高濕,此時昆蟲活動少,失水也少。試驗和實踐都證明,自然界大多數儲物昆蟲的最適濕度,接近高濕范圍,即相對濕度在70%-90%左右,適宜濕度不但因種類不同有差別,即使同種昆蟲的各個蟲態和齡期也常不致。主要是因為各種儲藏物昆蟲體液的濃度與體壁骨化程度都不相同的緣故。
濕度的高低可以影響蟲體內水分的蒸發,直接影響儲藏物昆蟲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相對濕度過低,會減緩儲藏物昆蟲發育速率,甚至會使蟲體內水分失去平衡,造成死亡率增加。若相對濕度過高,通常能延長儲藏物昆蟲發育天數,并容易發病而引起死亡。
在儲藏物昆蟲中,有些種群喜好生活在高濕環境,而另一些種群,則在干燥環境下有利于其發育和繁殖。例如:麥蛾幼蟲和蛹的新陳代謝,常因濕度(在適宜濕度以上)的增加而減退。若相對濕度達到100%不能發育時,并在17d內死亡。如果在最適濕度范圍內蛹期則隨相對濕度的增高而延長,成蟲壽命則隨相對濕度的降低而縮短,或相對濕度在26%以下,均不能生存。
藥材甲在相對濕度為70%~90%時。溫度在24~30℃范圍內,則溫濕度與發育速率成正比。若溫度在24℃,而相對濕度低于70%,則濕度越低,其生長發育越慢;如果相對濕度超過95%時,則多數幼蟲因發病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