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鼠禁止使用鼠毒強
據國家科學院統計,在過去十多年全國上報的中毒事故中,由農藥、鼠藥引起的占了過半,其中因滅鼠藥引起的占28.62%,其他農藥為29.22%,而鼠藥的用量,只有農藥的幾萬以至幾十萬分之一。可見,強毒性滅鼠藥已成為我國引起中毒的首要因素。
有關部、委多次發文重申:禁用毒鼠強等強毒急性藥。可見,政府禁用的態度十分明確。那么,為什么毒鼠強屢禁不絕呢?這要從它的使用和生產兩方面看。一方面,絕大多數使用者并不了解國家對毒鼠強的禁令,更不知道禁用的原因;另一方面。他們滅鼠時急于求成,希望鼠藥立竿見影,卻不清楚,鼠藥作用太快會影響滅鼠的效果。因為,老鼠多疑,對新出現的食物只有年幼或體弱的個體會立即試探性地取食,相當多的個體觀望和回避。如果鼠藥作用太快,固然能很快地見到死鼠,卻會引起其他個體的警覺和拒食,其實際滅鼠效果并不好。相反,作用緩慢的鼠藥,如敵鼠鈉、溴敵隆等正是因為適應了老鼠多疑的特點,老鼠食入一兩天內仍無不適癥狀,解除了其他個體的疑慮,使之放心取食,最終效果很好。
國家禁用毒鼠強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污染環境和對人畜毒力太強,沒有有效的解毒劑,發生人畜中毒時,往往來不及搶救。它化學性質穩定,無論在老鼠體內還是在自然界,都難分解失效,會造成長期污染。它甚至還會被植物吸收,使植物帶毒。它白色無味,用藥濃度低,在毒餌中難于識別,也較難檢出。以致不少地方都以為中毒者是得了怪病,引起恐慌。
在取締強毒性滅鼠藥的同時,要大力宣傳科學滅鼠,使廣大群眾了解使用強毒急性藥特別是毒鼠強的危害性,從而抵制使用。只有政府和專業人員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須加上群眾的自覺響應,才能迫使毒鼠強退出歷史舞臺。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 使用紫外線消毒燈需謹慎
- 怕蟑螂怕到報警?
- 放“大招”滅蚊導致中毒
- 莫讓“吃菜送蟑螂”成常態
- “科學消殺滅,健康伴我行”—2022年世界害蟲日公益活動
- 兒童臥室慎用殺蟲劑
- 火車飛機上的常見害蟲檢查
- 暑假來臨調皮孩子要當心
- 高價購買江景房卻成蟑螂窩
- 司機車內噴藥滅蚊,毒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