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的活動規律
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活動規律,掌握了蟑螂的活動規律就能更好進行滅蟑、防蟑工作,以下是康雅殺蟲公司為大家普及的相關知識:
1.蟑螂的食性
蟑螂為雜食性昆蟲,人和動物的各種 食物、食用油類、排泄物和分泌物以及垃圾 均可為食,尤嗜食富含 淀粉及香甜的發酵食品和新鮮的肉類 , 并需經常飲水
;有時還咀食書、皮革、毛發、壁紙、昆蟲或動物尸體、新鮮或干燥之血液、糞便、患者之痰,甚至還咬熟睡者的手指及腳趾。蟑螂的耐饑力較強,德國小蠊在有水無食時可存活10~14天,在無水有食時存活9~11天,在無水無食的條件下仍可存活1周。
2.棲息與活動
蟑螂性喜溫暖潮濕,尤其喜棲息于 室內溫暖、且與食物、水分靠近的場所 ,具喜溫性、群聚性、夜行性及趨觸性。
①喜溫性:它們活動的 適宜溫度為20~30℃ ,低于15℃時,絕大多數不動或微動;高于37℃時呈興奮狀,超過50℃時死亡。
②夜行性:蟑螂 晝伏夜行 ,夜間出來覓食, 晚9時至夜間2時為其活動高峰 ;白天則隱匿在黑暗處以免天敵侵害;但在
受到驚擾或在棲息場所的族群密度過高時,白天也可發現 。然而也有少數種類是白天活動者,如德國小蠊。
③趨觸性:當其棲息時,多隱身于墻、櫥柜、家具的空隙裂縫中和下水道溝槽內。受到驚嚇后5-10天不進食水,大蠊尤其明顯。
另外,蟑螂在取食過程中,時常吐出部分消化的食物,邊食邊排糞便,而且蟑螂具有臭腺,能分泌臭液,被爬過食物即留下極難聞的臭味,令人厭惡之極。
3.季節消長與越冬 蟑螂的季節消長受溫度的影響較大,同一蟲種在不同地區可表現不同的季節分布。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蟑螂通常始見于4月, 7~9月達高峰
,10月以后逐漸減少,直至消失。當溫度低于12℃時,便以成蟲、若蟲或卵 在黑暗、無風的隱蔽場所(如地毯底下、墻縫) 越冬。
南方地區氣溫目前開始回升,蟑螂群體會陸續活躍起來,希望以上內容對大家進行滅蟑工作有所幫助,需要相關產品可咨詢廣州滅蟑服務熱線:020-87648182